時間:2014-04-21 22:47
最近,一份在中共各級宣傳機構作為密件傳達的文件,引起了體制內開明人士的極大關注。該文件告誡各級宣傳機構「要特別注意將國內敏感點與克里米亞問題聯繫起來講的傾向」,限制影響面較大的影音媒體「尤其不得做專題節目」。
在文件的最後部分,提到了「自由化思潮重新抬頭」的問題,儘管只是一帶而過。北京的觀察人士對此評論說:「好像與『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將屆沒多大關係,而是意味著重啟帶有新自由主義色彩的改革,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恐懼。」
高層:市場方向主張無回應
該類傳達的密件都是由機構的一把手直閱,閱後口頭向有關人員傳達或者不傳達只執行;密件的原件收回,也不允許簽閱人複印,若被發現將被究以泄露國家機密。在另一端,高層政治沒有激烈衝突或對某嚴重問題已經定性,也會使用密件傳達方式。一些知情人士委婉透露:該件沒有涉及極為敏感的周永康問題(媒體紀律),但說該件是北京「最高層領導的統一意見」。
一年多來,李克強主導的經濟改革幾乎沒有收效,還是用民心牌做宣傳導向,如李到京外考察棚戶區並與居民合影、答應快建新居,等等。至於李所倡導的「以經濟改革帶動其他各項改革」的指標性原則,在北京高層幾無回應,僅僅是一些體制內的自由派知識份子對此作出了積極評價。「但這種評價與黨內高層的勉強共識絕不是一回事,相反,很有可能被意識形態掌控體系認為是『圖謀分化』黨的領導層。」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匿名教授如此認為。
據說與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交誼很深的一位民間自由派學者,在規模不大的學術沙龍上聲稱「對改革不抱任何希望」。對於當局操縱的批判新自由主義運動,儘管已經沉寂,該學者還是頗為不屑:「那些批判者不是學術文盲就是政治流氓,連新自由主義的概念及政治主張都搞不清,不值得回應。」對於政府主導改革,他並未否定但指出:不是不允許政府調控,而是調控盡可能少,政府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市場的一部分而不是市場的控制者」。
態勢:自由主義陣營大分裂
秉持新自由主義改革願望、不否定政府調控,但又對李版經濟改革不抱希望,是當前中國知識精英階層不分體制內外的一種傾向。看似矛盾但又實有內在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克強釋放的市場化導向僅僅是一種安撫性政治策略,至於高壟斷性的國企獨霸市場狀態,中國社科院的一位退休專家認為「一百個李克強也解決不了」。近期以來,與民間利益相關性最高的是支付寶之類的網路金融平台屢遭國有四大行欺負,央行拿不出公平競爭原則,又模糊地承認網路金融的合理性。有副國級別的央行行長周小川一向被認為是最具新自由主義思想的經濟高官,但是,他也同李克強一樣在改革思維與改革操作上陷入二律背反狀態。
名刊《炎黃春秋》引起的爭議典型地說明了自由主義的分化情形,這種分化實質上也是體制內高層政治思維矛盾的反映,它與權力鬥爭幾無關係。「中南海的那幫人腦子也亂了」,北京一位資深媒體人如此評論,她也是《炎黃春秋》爭議的參與人和見證人。《炎黃春秋》雜誌的爭議焦點是該雜誌轉變了對習李新政的批評或指教態度,改為無條件地贊成並在具體場合(如其最近一次沙龍)限制激進改革言論。原來那些寄希望該刊推動自由化政治改革(而不僅僅限於經濟改革)的體制外人士,對於該刊此種轉向大為不滿,如獨立學者莫之許指其是「愛黨勝於愛民主的一群老頭組成的俱樂部」。一些立場中性的學者則擔心激烈的爭論會毀掉共識,另外一些觀察人士則認為中國社會走向全面對抗無從避免。
由於《炎黃春秋》雜誌具有凝聚體制內外自由主義力量的作用,它也成為北京最高權力層瞭解社會思想動態的一個視窗,所以,原來屢傳的關停並沒發生,只是被迫不斷微調。但是,自去年四月份以來,習近平確實強化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控制,恐怕「輿論失控」導致蘇共亡黨前的公開性、自由化後果,此為去年中辦第九號文件的宗旨。在習出訪歐洲期間,中宣部與中辦聯合下達防止自由化思潮再起的密件,可視為去年九號文件的「實施細則」。
定性:李版改革缺乏價值支撐
曾是新華社記者的一位右派老人,對習近平外寬內忌的政治性格給出了有趣的評價,他說:「在生理血緣上,習近平是習仲勳的兒子;在政治血緣上,習近平是毛澤東的兒子。」透過右派老人的精闢評價,也不難理解《炎黃春秋》雜誌的無奈。面對「新毛澤東」的崛起,辦刊人至少要保住自己的社會地位與政治待遇,而不可能像民間那樣「激烈到不顧一切」。
民間「激烈到不顧一切」是體制內一種較為普遍的看法,就是分析習近平兩重血緣的右派老人也有這種看法,所以,他們也陷入矛盾之中:支援習李新政,但又無較好的改革預期;走向內部對抗,恐怕生出變亂而影響自己的現實生存。不過,對於中共高層隱秘的反對自由化做法,他們還是持否定態度的。面對中共巨大政治困境,溫家寶有意推動代價較小的進步,他利用美國總統夫人米歇爾訪華的時機公開了一封旨在捍衛普世價值的私人信件。信中有令中共意識形態管控當局最忌諱的「開展自由的學術討論」,但是信件不是在大陸媒體公開,而是採取了「轉道香港」的方式。
作為擅長權謀的政客習近平當然不會明面上與自由化思潮對立,甚至對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採取為我所用的實用態度。為了淡化與自由知識份子的矛盾,米歇爾被安排到北京大學做演講,涉及網路資訊自由、思想交流自由等敏感問題。但是,中共媒體立刻對普羅大眾進行導向暗示,言稱「演講沒有政治色彩」。更早一些的時候,習近平提出了「制度自信不等於固步自封」的論調,亦曾被解讀為向政治自由化靠攏的信號。但是,到《炎黃春秋》爭議明面化之後,自由派中民間一翼已經完全明白了李版改革缺乏價值支撐的情形。前述的民間學者在博客上公開了自己的看法,指曰:「炎黃喪亡,春秋將死;改革沒戲,願景淒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