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8 June 2018

ZT: 中国不会创新 对美国没有威胁

中国不会创新 对美国没有威胁
2018-06-08 

北京大学一名外籍金融学教授最近表示,美国不需担心中国会主宰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因为中国缺乏创新环境。
来自西班牙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本星期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美国不需要担心中国会主导未来科技产业,原因是中国缺乏创新能力,并且面临债务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严重、收入严重不均的问题。
佩蒂斯在这篇采访中说,中国不会做出重大创新,因为中国政府惧怕改革的代价。他说:“要获得一种创新文化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我怀疑这和政治决心有多大关系。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创新中心,这所需要的改革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太可怕了。”
佩蒂斯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他说,他常常和学生在创新与思考方面发生观点碰撞。
他说:“这些是中国最聪明的孩子,但我还是不能让他们脱离死记硬背这条老路。他们认为,如果学习再刻苦一点他们就能成功。我会告诉他们,‘不,少学习,多思考。’太不容易了,这里(中国)没有这种文化。”
美国新闻网站Axios星期五发表分析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的科技公司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恐惧感:随着中国科技巨头的实力越来越大,中国共产党感到愈发紧张;中国科技公司则害怕政府可以让它们在一夕之间消失。
文章援引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的话说,中国公司得到的政府支持和美国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例如波音公司)得到的政府保护相比,在广度上没有太大差异,但区别在于,中国企业往往需要担心来自政府的切实威胁。
史剑道说,美国总统川普在推特上指责某些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因此感到焦虑,但中国公司面临的威胁要比这种来自总统在推特上的负面评论要大得多。他说,阿里巴巴CEO马云最近买下香港独立报纸《南华早报》就是一个例证,他说,这实际上是阿里巴巴给自己买了一份保险,目的是为了向党表忠心。
不过,美国也有观点认为,这样过于乐观的看法忽视了科技发展中把握时机的问题:在5G无线通讯网络、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尖端科技领域,中国政府至上而下的产业政策支持将有助于中国企业抢占先机。
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鲁比奥星期五在推特发文说:“如果中国科技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保护取得5G或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他们就会成为全球的标准,将主导依赖这些技术的一些领域的发展,例如自主驾驶汽车。”

Friday, 1 June 2018

zt: 刘鹤派悲观:若打必输 引发中国经济崩溃

刘鹤派悲观:若打必输 引发中国经济崩溃

 2018-06-01 

近来,随着美国宣布对价值500亿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最终清单将在6月15日前公布,美中贸易战再次引发关注。随着美中贸易战越演越烈,美中贸易战的一些内幕也浮出水面。
自由亚洲电台曾经在5月23日刊登评论人士未普的文章透露,对美中贸易战和美中关系,在中共内部分为温和派和强硬派。
温和派主张中国应再学美国几十年,在科技教育等综合实力上,中国与欧美还有很大差距,不能简单的只看总量GDP的数据。强硬派则认为,中共要以硬还硬,要有“以战止和”的勇气和反制川普的手段等。强硬派以中共现任政府官员和前官员居多。
但是,《苹果日报》5月31日刊登一篇评论文章则表示,在中共高官中,对中美贸易战坚决主和的是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刘鹤。
刘鹤认为,贸易战中共不能打,要打必输,会引发中国经济总崩溃。从道义上讲,中共长期不遵守世贸协定。更不用说知识产权更多见不得人的问题,不打中共已经输了。从能力上讲,美国制裁价值1,500亿的中国进口商品,中共可以跟,再多就跟不了了,因为中国从美国年进口只有1,500亿。双方的实力对比更不必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全部可以找到替代的,中国则不然,进口的都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单以大豆来讲,停止进口美国大豆或提高关税,大豆油和猪肉必涨价,中国CPI立马上升,银行只得加息。加息相当于刺破中国经济金融众多大泡沫的针尖,也就是周小川在十九大提醒的“明斯基时刻”的到来。贸易战前景是:中国惟有接受美国的全部条件,以此推进真正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
文章认为,刘鹤现在是习近平的首席经济智囊,直接为习近平提供经济思想,习近平听得进刘鹤的意见。
而习近平在博鳌发表中国扩大开放四项重要举措,既是向川普表态,也是为刘鹤去美国谈判撑腰。

传刘鹤李克强对贸易战前景悲观
港媒文章称,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副总理刘鹤,是中美贸易战的主和派。刘鹤认为,有三大因素决定打贸易战必输。
香港《苹果日报》5月31日的文章称,在中共政治局里,李克强和刘鹤是对贸易战主和的一派。刘鹤是习近平的首席经济智囊,习更容易听得进刘鹤的意见。
文章说,刘鹤认为打贸易战必输,前景不堪设想,会引发中国经济总崩溃。贸易战不能打的原因包括:
一、论道义,中共长期不遵守世贸协定,知识产权更是见不得人的问题。
二、论能力,美国关税制裁一旦超过1500亿,中共就没法跟进了,因为中国每年从美国的进口只有1500亿。
三、论实力,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全部可以替代;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则不然,都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
单以大豆为例,如果停止进口美国大豆或提高关税,色拉油和猪肉必然涨价,CPI立马上升,银行只得加息,这相当于刺破中国经济金融大泡沫的针尖。
至于高科技产品,中兴只是个例。美国如果全面禁止,中共已经信息化的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将全部停摆。
因此,刘鹤认为,贸易战的前景,唯有顺应美国的要求,推进真正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
文章认为,刘鹤拥有两次赴美留学的经历,因此才有资格面对川普出色的贸易谈判团队。
文章说,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过程中,北京最高层没有发声,而中共的外交部、商务部、海关、媒体高调应战,硝烟弥漫。这些高调应战的多不是刘鹤主管的部门。
同日,《华尔街日报》也引述消息称,刘鹤正利用川普政府施加的压力,推进市场经济的改革。
不过,从刘鹤主导的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来看,与其〝主和派〞的说法似乎不符。
据美媒消息,华盛顿的第二轮谈判争论激烈,中方拒不承诺削减贸易差距的具体数字。谈判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也只有寥寥几句〝共识〞,而缺少细节。
数月来,中方的几次有限的贸易让步措施,也是在美方不断提升的压力下,如同〝挤牙膏〞一般逐步出台。这更符合美媒总结的中共强硬派做法。
日前,自由亚洲电台文章总结了中共本月几次智库研讨会的献策。其中强硬派主张中共要〝边打边退〞,只适当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并提出了不能让步的两大底线,涉及台湾问题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
自由亚洲电台文章认为,这些主张似乎比较切合北京当局目前的战略。
不过,这些貌似强硬的做法,也可能不代表刘鹤本人的主张。因为不管刘鹤看法如何,他都要在中共内部的权力挤压下行事,可能已处在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激化贸易战,会成为〝罪人〞;如果让步太多,又会被指〝卖国〞。
目前习近平在中共党内地位已经稳固,但是其身边亲信则容易成为反习势力的众矢之的。江派等反习阵营有可能会利用、甚至刻意激化贸易战,以制造反击习近平阵营的机会。
因此,如何应对贸易战,不但涉及北京所谓〝核心利益〞,也关乎中南海斗争,刘鹤可能压力巨大。《金融时报》曾刊文称,北京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刘鹤拥有一份全国〝最糟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