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1 July 2017

zt: 为什么要拼命远离底层社会?

为什么要拼命远离底层社会?

这个版块的某些人就是这篇文章的现实版演绎。总想把已经努力脱离底层的拉回到他们的底层。在现实生活中远离底层的华人吧!

(转载)
去年暑期我们全家去大连旅游,在海边见到了职业渔民,当地管他们叫碰海人,这些碰海人如果抓到螃蟹,一只的话肯定会把竹篓盖起来,一群的话反而不用盖了。

碰海人解释说,一只螃蟹会爬上来逃走,如果两只或者以上,不论哪只想爬上去,其他的都会伸出蟹爪把它扒拉下来。

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想起了自己小时候。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非常闭塞,距离最近的镇子还有十几里路,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即使现在依然令人触目惊心。

越穷越生,我外婆生了十几个孩子,夭折了好几个,到了我妈,眼看养不活,就送给了别人抚养。

所幸我的新外婆特别疼我妈,砸锅卖铁送她上学,那时候都流行上完初中直接考中专,我妈心气高,硬要上高中考大学,她以全校前十的分数考上高中,却只念了半年就遇到文化大革命,被通知停学了。

那时候我妈算是村子里的“高材生”,被村小学聘为民办教师,我爸是转业军人,属于在县城吃“商品粮”的公家人,他们两人从小青梅竹马,自然而然就在一起了。

我爸脑子特别活络,年轻的时候收棉花,卖农药,做各种小生意,加上和我妈两人的工资,很快有了一笔小积蓄,这时候县上大力扶植养殖业,他和我妈一商量,决定要养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这绝对是需要大魄力才敢做的事情,投资太大,前景未卜,再说,就算鱼养好了,在这人人学惯吃麦面的大西北,真的就能卖出去吗?

可是我爸特别看好这份副业,先后说服了我妈和我二叔,两家人共同出资承包了一处鱼塘,他负责联系专家,提供技术,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鱼苗终于全部成熟,卖得特别好,县城里的大饭店简直供不应求,价格也一涨再涨。

仅用一年,不但成本全部收回,还略有盈余。

经过我二叔的宣传,我爷爷和两位姑姑也激动地要求参与,五家人把几乎全部身家交给我爸,鱼塘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充。

大家满怀憧憬,起早贪黑地干活,眼见又到了收获期,鱼儿肥硕得令人馋涎,我们全家却在一天凌晨,遭逢了灭顶之灾。

是的,你没有想错,有人偷偷在我家鱼塘投放了大量农药。

最先发现的是每日学惯早起的爷爷,他人还没到鱼塘,就已闻到浓浓异味,大声呼喊着我二叔的名字,二叔睡在鱼塘旁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听到喊声才揉着惺忪睡眼起身,他一走出茅棚就惊呆了,刺鼻的农药味弥漫在整个鱼塘周围,水面之上满满漂浮着一层白肚皮,密密妈妈毫不夸张。

我爷爷已经跪在鱼塘边,双手颤抖着捞起一条条鱼儿,老泪纵横,“造孽啊,造孽!”

说完这句话,他就昏死在鱼塘边。

送至医院,被诊断为脑中风,爷爷在床上躺了三年,终于还是撒手人寰。

他这一辈子最后说清楚的一句话,就是“造孽啊,造孽!”

鱼塘事件令我们整个家族回复到了赤贫状态,虽然没有任何人指责,可爸爸一度自责到形销骨立,惨无人形。

后来,我妈经常告诉我,她就是从那件事之后,发誓就算拼死,也一定要远离那个赤贫而又嫉妒丛生的阶层。

那时她只是一介村民办教师,没有编制,属于校长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开除回家的人,但是她底子好,又聪明,那时看到县城招收英语老师,条件是需要有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她当即就决心将这作为跳出农门的首选通道。

谈何容易?

要知道当时在学校她学的可是俄语,连一丁点基础都没有的农村妇女,在那个闭塞的年代要考出英语大专文凭,几近天方夜谭。

可是妈妈就是做到了,用自考的方式,仅用了两年时间。

没有人知道她是怎么一边服侍躺在床上的爷爷,一边照顾我们年幼的兄妹,一边干着繁重的农活,一边给小学生上课,还用最短的时间,一次性全部通过了自学考试的所有科目。

我只能说,大概是奇迹吧。

隐藏签名曾经胡扯过的故事... ...
回复
引用
举报
赞(1)
大片刀
大片刀
关注 私信
0
关注11
粉丝7665
帖子
积分9474
注册2011-04-26
状态当前在线
2014优秀会员百元哥勋章
2017-07-06 22:14 | 只看楼主 4 楼
03。

我妈最终以编制内教师的身份,进了镇上的初中。

她的发音也许很蹩脚,但她所教的班级,平均成绩永远是第一第二,校长见了她,永远眉开眼笑,各种先进评选,她永远榜上有名。

我们兄妹跟着她,转了“商品粮”户口,卖掉了老家的庄基地,搬进学校家属区,从此真正远离了那个曾经带给我们无数噩梦的偏僻村庄。

从此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以浇地为名,引渠水从我家围墙下淌过,将新砌的土墙泡塌。

再不用担心,门前被人恶意用土填得老高,每到下雨天水流不出去,房间被淹得半尺深。

也不用担心,分地时会遭到各种不公与猫腻,每每被分到最贫瘠最偏远最无人愿意接手的梯田。

是的,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我爸是手捧铁饭碗的“公家人”,因为我家的经济情况较周围村民稍好一些。

我们长期被村民以各种借口借钱不还,一旦追讨就遭谩骂,我们长期被全村人排挤倾轧,没有任何理由。

若一定要找原因,那就只有一个,我们一家,是那只不愿安分守己呆在竹篓里的螃蟹,你想爬出去,其他螃蟹七爪八钳一起上,必将拽你下来而后快。

大家都被困在暗无天日的牢笼中,凭什么你们就想逃离这样的窒息与绝望?

我们出不去,你也别想走,大家你看住我,我看住你,全部在这冒着毒气的沼夆中腐烂堕落——多么可怕可悲而又阴暗的人性!
人均资源越少的地方,人越难淳朴。

在生活的最底层,无知、愚昧、嫉恨、使坏并非单纯语言的抨击,而是绝大程度上的事实。

有人说,生死线下,相残相伤,贫富线下,惨淡艰难。

真的是这样,即便是亲兄弟姊妹,在底层的生死线上遇到利益瓜葛,也会鱼死网破,甚至骨肉相残。

这点是我在上高中时才深切体会到的。

那年我刚考上高中,爸爸就生了一场大病,我至今也不知道诊断是什么,只知道医院报了病危,妈妈哭成了泪人,家里亲戚连爸爸的黑白照片都放大了。

那时候妈妈刚做过子宫肌瘤手术,身体孱弱,动不动就晕倒,爸爸的治疗每天都是天文数字。

家里积蓄所剩无几,而我和哥哥马上面临新学期的学费。

要知道高中并非属于义务教育,重点高中的学费尤为不菲,我高一,哥哥高三复读,妈妈借遍了所有亲戚也没借来多少钱,急得要去卖血,而血站还嫌她贫血而拒之门外。

爸爸的医疗费是单位预支了工资(非常感谢那位厂长,他的恩情我们全家铭记至今),而我和哥哥开学已经半个多月,一直拖欠着学费。

所幸的是,爸爸的病情渐渐有所好转,这时又有一个好消息,他们厂子最后一批允许子女接班的内退人员名单出炉,爸爸因为身体原因也在名单之内,这就意味着,我和哥哥其中一个人,可以马上自食其力,捧上公家饭碗挣工资了。

我听到这个消息哇地一声哭出来,我说我不要接班,我才十六岁,不到接班年龄,而且我要考大学,我不要一辈子就在工厂当一个工人。

妈妈沉默了半晌,艰难地开口,“可是,家里没有什么积蓄了,就算你们都能考上大学,眼下这境况,也只能供得起一个。”

哥哥一晚没睡,早起对妈妈说,我决定退学,让妹妹继续上吧,她不到十八,接不了班,我岁数够了,而且我毕竟参加过高考,没考上是自己能力问题,不能连高考的机会也不给妹妹一次……

妈妈又哭了,那段时间她哭得太多,眼睛总是肿得像桃子。

我也哭了,我知道哥哥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在发高烧,即便如此成绩也非常不错,他是为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才决意复读的。

我说我不念了,让哥哥继续读吧,他成绩比我好,会比我有出息,而且他只需一年就能上大学,我还要三年,不划算。

妈妈哽咽着说,“这是人生大事,你们兄妹俩商量好,明天就要报名了。”
第二天我们没有报名,因为厂子里出大事了。

一家仨兄弟为了抢这个接班人的资格,几乎天天在互殴,其中一个被打成脑震荡住进了医院,另外两个在昨天,一个给另一个的食物中下毒,闹出了一条人命!

贫穷到极致的生活,太容易暴露人性中的恶,挣扎在最底层的人,活着的首要目标就是活下去,为了蝇头小利可以头破血流,为了直接利益,可以罔顾人命,致人死地。

这次恶性事件导致厂里对接班事件的要求格外严格,最终,我因年龄不符而被拒绝,哥哥含着眼泪收拾好书包,进入厂里接受入职培训。

不久后爸爸彻底清醒过来,得知此事大发雷霆,半年之后他彻底康复后,做了大货司机,又给哥哥重新办理了入学手续,最终,哥哥和我都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

我为什么这么拼?

是因为我见识过底层社会不为人知的封闭、狭隘、低劣和丑陋。

当一个人物质匮乏到极致,连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候,自尊和脸面就成为奢侈品,不择手段成为动物的本能。

在底层,那些社会阴暗面更为真切立体,所有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被放大无数倍,为了活着,为了获取更多生存资源,有那么多人丧失底线,人格扭曲。

贫穷到极致的人,还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贫穷往往与自卑相关联,而自卑一旦发酵到某种程度,便是疯狂仇富,报复社会,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以身试法等。

比如那方被无辜投毒的鱼塘。

比如那三个一死一伤一判刑的亲兄弟。

记得在网上曾看过一个消息,哈佛某跨学科团队曾经做过一项心理学追踪研究:在贫穷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方式会发生何种改变?

追踪过的数千例报道表明:贫穷的人注意力会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更会导致人格的不完善,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会出现发生各种无理智的暴力倾轧或其他负面行为。

在2000多年前管仲就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我不认为金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也不认为贫穷本身是可耻的,但我坚信,认定自己固化最低阶层,并老死于贫穷的这种思想,是及其可耻和可怕的。

你不想要站起来,谁也扶不起你。

底层社会之所以不值得留恋,就是因为物质上的匮乏需要不断面临人性的拷问。

是谁说过,永远不要拷问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

Thursday, 20 July 2017

zt: 出国以后,我为什么不爱和这些人来往了

出国以后,我为什么不爱和这些人来往了

2017-07-19

“我可能要屏蔽你,日子过的太逍遥了”,前段时间去美加边境骑行,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这是其中的一条评论,截图如下:
后面还跟了个要哭的表情,整的挺委屈。由于她老公也在我的朋友列表内,碍于中国人的脸面,只好做一次假惺惺的好人,回了反击率极低的信息:“必须纠正嫂子这种思想,羡慕可以,嫉妒恨就得调整心态啦,真正的朋友看到对方开心要更开心才对。
没事想想你们北京几百万的房子,偷偷乐一乐”(其实心里的爆炸系数100%)。人的嫉妒心理真的好奇怪,我在加拿大过的开心还委屈到她了,还要冒被屏蔽的风险,还得哄着她?!
  丁琦是我上瑜伽课时认识的,从前在新加坡留学,回国后在一美国公司工作。在国内时每次练完瑜伽,我们会一起去附近的大学校园里散步聊天,当时也算投缘。最近我和几位在多大读博的校友举办了多伦多同学聚会,为了团结大家增加凝聚力,我做了校友会的彩牌,事后传了张照片去朋友圈。
  丁琦的评论却很“诡异”:”就这么几个人也叫校友会?太可笑了吧。” 我不知道是谁定义的校友会一定要宾朋满座,人少就不能相聚…接下来的丁琦更是奇怪,明明可以用中文很好交流的事情,总会自动调去了“英语频道”,每每聊天,似乎一定要证明自己也留过学,会讲英文,搞的我哭笑不得。
  一次我实在不想继续我们奇怪的聊天,就自嘲了一句“我的语言交流能力退化了不少”,意在自己不太擅长聊天。结果硬是被丁琦解读成了我在炫耀和清高:“看把你牛的,不就是出国了吗,姐也是出过国的人,在我面前不用装。” 困惑:这都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童心是我高中同学,上学时关系一般,后来在同一城市工作,通过好友静静重新接触上,一直不温不火地联系着。出国前一个月不算忙的时候,找高中同学们聚了聚,自然也叫上了童心。接下来的一个月,我紧张地忙着毕业论文和办理出国的各种手续,却时不时接到其他一些高中同学的电话。
  这些人基本上高中毕业后,十来年里就没联系过,不知道哪里打听到我的电话,还纷纷指责我不够朋友,不讲义气,都要出国了也不通知他们一声云云。后来才知道童心把我出国的事讲给许多同学听,不仅如此,连我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琐事,甚至一些不方便透露他人只有当地几个人清楚的隐私,只要是她知道的关于我的事,全部乐此不疲地“奉献”了出去。
  这还不算,最近童心和老公计划着出国旅游,在国外没有亲戚的他们,口口声声说我就是他们在国外的依靠,指明让我准备好资金,再给他们安排好住处,“恭候” 他们的到来。他老公更是在群里聊天时放话:“你混那么好,不让你给我们买机票都是便宜你了。” 这是真的不见外,没把自己当外人啊!“亲们,我混的没多好,是你们想多了。”
  我心里念叨着,只好婉言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言外之意现在还不是很稳定,裸辞出来留学,经济也并不宽裕,现在确实不是招待他们的最佳时机。可是不说不要紧,这么一说,就被扣上了不近人情,出国就牛了,居然不理老朋友的帽子。实在是无语又无奈。
  这就是我来加国以后跟一些国内朋友们的交流状态。
  从前大家差不多在一个平台上:朋友们有些在一二三线城市做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国企,银行工作,有些在一二线城市的外企工作,还有些自己创业做老板,以上几种类型构成了我在国内的主要朋友圈。
  从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生活水平上来看,公务员工资不比外企员工高,外企员工不比银行职员福利好,银行职员也不比私营业主赚的多,小老板们也不见得有公职人员的社会地位,所以今天谁去了新开的餐馆,明天谁单位组织了活动,都是见惯不怪的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有一天大家都平庸无奇,稳定无波澜的生活里,居然有一个跨出了温室的我,便成了众矢之的。
  有句话说,朋友就是陪你走过某一段人生路程的人。当你们在一个平台,一个圈里,一个阶层,生活状态差不多,交流话题有共性,互相能够真诚理解,彼此可以轻松沟通的时候,友谊也是最好的样子。而当你们走完了这一程,列车到了下一站,有人下车,有人继续前行,交叉口上,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
  没错,我爱交朋友,爱结识良师益友,但不是毫无界限毫无原则地交所有人。不得不放弃,有遗憾,有落寞,有不舍,有不甘,可这就是现实,若是有幸有段时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陪伴,我很感恩;若是真的成了不懂彼此的负担,你的开心成了他们的痛点,那我也只能道声:对不起,谢谢你曾经陪我走过了那一段,我从前的朋友们。

zt: 梁京:刘晓波之死与中国危机

2017年7月20

刘晓波之死给一切追求社会进步的人士的心里蒙上了巨大阴影。这不仅因爲刘晓波去世是人类进步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以爲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刘晓波之死,人们看到了最不想看到或者说是最怕看到的中国真相。

中国当局爲什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刘晓波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一次羞辱他和他的家人?你可以说他们害怕刘晓波在海外说出他们不想让世界知道的真相,比如说,中国当局对他的死亡究竟有何责任?但我认爲,他们借对刘晓波的羞辱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们其实已经完全不在乎外部世界如何来看他们了。

中国当局的这种态度超出了几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中国危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与郭文贵爆料事件当然有非常重大的关系。郭文贵爆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内幕,这些内幕恐怕连中国的统治者自己也不可能完全知道,而一旦曝光,就给中共政权的正当性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容易理解的,是中国权贵资本主义如何能够发展到这样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局面?当王歧山的家人六四后在美国购置房産的时候,他们显然是爲自己安排中共垮台的后路,不会想到今天这些房産会成爲王歧山的政治包袱。而正是中共最高层的家人在海外准备后路的行爲,对整个中国各级官员産生了"示范"效应,打开了全面腐败的大门。

不过,如果没有美国和西方在六四后对中国权贵资本主义的姑息,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美国对中国的开放,给中国创造了经济机会,也鼓励了大量不义之财支撑的海外移民和置産。谁的权势大,谁的机会也就越多。

从郭文贵爆料的内容看,中国大规模的贪腐,不仅威胁到了中国的内部秩序,也危及到了世界的金融秩序,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法治。中国的内部危机因不义之财的高度资本化、国际化,也转化成爲国际危机。郭文贵爆料揭示了这一惊人的真相,给中国的统治者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也给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郭文贵本人认识到他揭露的真相可能给中国乃至国际秩序带来的风险,但是他认爲自己别无选择,他甚至认爲,他的"郭七条"能帮助习近平走上正确的反腐路线。

习近平还有没有这样的选择机会?从刘晓波之惨死,从王歧山最近高调亮相的事实看,习近平并不认爲他有这样选择的机会,而只能选择硬挺到底。这正是刘晓波之死让许多人感到格外沉重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政权危机因郭文贵的惊人爆料而陡然恶化,而刘晓波之死则提醒我们,中国的统治者爲了保住权力愿意走多远。不同于历史上中国政权的危机,这一次中国的政权危机把无数人的命运都绑架了。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挑战,仅靠义愤和道德空论,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个危机。郭文贵在最新一次爆料中,特别强调了当今科技的重要性。中国的腐败能发展到今天绑架世界的程度,事实上也与科技的发达有很大关系。那麽,在新的技术中,是否也包含著中国以不同于历史上大规模杀戮的方式解决政权危机的可能?这就要看有没有智慧了,不仅要看习近平的智慧,更不能仅指望郭文贵的智慧,而要看更多人的智慧,包括一切华人以及国际社会的智慧。

Wednesday, 19 July 2017

zt: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20170719
数码相机是机器,不如肉眼般会对周围光线的颜色进行自动调整适应。因此有时候你拍出来的照片,色调可能会变得怪怪和不够理想,「白平衡」这功能正是为拍出正确色调而出现。
白平衡简介
有试过拍出来的相片整张偏蓝或偏黄吗?想拍出电影海报中蓝蓝色的浪漫雪景,但拍来拍去都是纯白一片毫无味道?又例如在想拍出日落西山的金黄色感觉,但拍出来只是普通一团白光?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埋怨相机或镜头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其实这一切都关乎到相机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设定。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什么是色温?
所谓色温,从字面解就是「颜色的温度」。温度有分冷暖,光线的冷暖又是什么?红黄啡这些颜色我们称之为「暖色」,而青蓝绿这些我们称为「冷色」,色温的单位是以「K值」来作表示,"K"是"Kelvin" (绝对温度),是量度色温的单位。色温数值越低越偏向红色(愈暖),数值越高侧越偏向蓝色(愈冷)。
以下是一些色温的常见实例:
16000-20000K:天空碧蓝的天气
8000K:浓雾弥漫的天气
6500K:浓云密布的天气
6000K:略有阴云的天气
5500K:一般的日光,电子闪光灯
5200K:灿烂的正午阳光
5000K:日光,这是用于摄影、美术和其他目的专业灯 箱的最常用标准
3200K:日光灯
2800K:钨丝灯/电灯泡(日常家用灯泡)
1800K:烛光
1600K:日出和日落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较冷的色温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较暖的色温
人眼看色温和相机看有分别吗?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眼睛是不会察觉到「色温」存在。皆因我们的肉眼会懂得自动调节,如果周围的光线色温并非太极端,一张白色的纸,无论在正午偏暖的太阳光线下、或者是在阴天偏冷的光线下,我们看上去还是一张白色的纸,色温没有什么分别。人眼会自动判断什么是「正确的白色」。
不过,我们的相机却不如我们眼睛般优秀,如果偏离了中性色温太远,在相机感测上无法修正,会令相片出现偏色问题。最常见的偏色,应该是在昏黄的灯胆光下,拍摄人像的时候,拍摄者的皮肤看上去特别黄。这时候,我们就要亲自告诉相机,到底什么是「正确的白色」。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偏黄的白平衡,男士看上去像胆生病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这张就正确了 :)
设定白平衡,基本上原理如下:
色温较暖的环境下,使用较冷的设定来呈现正确的白色
色温较冷的环境下,使用较暖的设定来呈现正确的白色
一般来说,数码相机有三种方法去获得正确的白平衡,分别为全自动/半自动及手动。随着摄影科技进步,自动白平衡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你获得理想的颜色。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自动白平衡
让相机自行估计拍摄现场的色温,相机会自动作出它认为最适当的调整。
大部分时间下准确,但在太复杂的光线下有机会出错。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日光模式
以正午阳光作标准的拍摄模式,这能够告诉相机不用做任何的调整,因为现在的色温为非常理想的5000-5600K。在晚间拍摄夜景的人造光线时亦适用。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闪光灯模式
如果用闪光灯时,拍出来的画面看上去太蓝,用这个模式就对了。闪光灯是跟日光差不多的色温,但比日光的色温「冷」一点,相机会自动调回「暖」一些。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钨丝灯模式
这是针对大约60W黄黄的钨丝灯胆而调模出来的白平衡,一般在室内拍摄时会选用这模式。室内的光线颜色通常比较暖,相机会用比较冷的设定,来中和画面色温,从而令色温正确。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光管模式
不少光管的光线都会让相片色调在拍摄时变得蓝蓝绿绿, 这时用它就对了。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阴天模式
阴天时拍照,相机通常都会拍出比正常光线更冷的色调。用个设定可以为画加些暖调,大概7000K以上。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阴影模式
比阴天模式更暖的拍摄模式。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自订模式
自行设定相机的K值
自定白平衡: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一般的白纸只是近似纯白,讲究一点的,可以在市场上找一种叫「白卡」的摄影器材),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再将K值调至你认为是白色的位置。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如果想得到较准确的色温,可以使用手动模式输入 (Preset WB)。过程并不复杂,只要依照相机的程序在光源下对着白纸或 18% 灰卡拍照,得出来的色温就能贴近光源的数值。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创意使用白平衡
一张相片的色温,会直接影响到相片的意境!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
比较暖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暖、比较温馨、怀旧、故乡的味道等,都可以使用较暖的色温(细K值)
比较冷的色温:例如想呈现出比较冷、比较高科技、近未来的感觉,都可以使用较冷的色温(高K值)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而现时,不少人都会选择使用 RAW 格式拍摄相片,回家后才再调较色温,有兴趣可以看一看这篇:陈奕迅的新CD封面是怎样拍出来的?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用比较冷的颜色,突出城市的科幻、冷酷感觉
摄影新手必学白平衡是什么?
又例如在大东山的秋天芒草,用较暖的色温,可以拍出其金黄色的奇幻色彩
使用相机时,很多人都会忽略设定白平衡,即使能够透过软件在后制时调整色温,但懂得活用白平衡,对于还原当时影像的准确度,或是营造恰当的气氛,都是相当重要的,大家不妨多试试呢。



























































































































201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