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6 April 2017

zt: 习近平的反腐会不会亡党?

习近平的反腐会不会亡党?

2017-04-14

2014年习近平上台后开始的反腐,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如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这样的大老虎,接二连三被送进秦城监狱,而各行业各省市的小老虎们,也不断落马,被抓被关或被自杀。照理讲,这是一代明主大得人心的善举,老百姓欢欣鼓舞都来不及,怎么谈得上亡党呢?
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反腐亡党,早十年前就有人在说了。当时的说法是,“不反腐亡国, 反腐亡党”。因为众所周知,中国体制内的腐败,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无官不贪,无吏不腐,谁不贪谁就别想在官场里混。科以上官员站一排,隔一个枪毙一个不会冤枉好人。最近的红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已经毫不掩饰地承认了中国官场的腐败,对此所有的青老电视观众都心有戚戚。贪官们没有几个在党外的,反腐等于在反党。
估计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对我的担心给予否认。他们说,习近平王岐山的大力反腐,不但不会亡党,还能救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学院经济学院的教授韩志强。韩教授最近参加了BBC中文网的一个在线讨论,讨论习近平反腐三年来的效果和今后走向。我把韩的主要观点归纳起来如下:
反腐败靠健全民主制度,只是一种美好理想,事实上做不到。在江泽民胡锦涛时代,九龙治水,每个常委都有决定权,所以腐败越来越严重。把权力集中到一个明君手里,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哪怕政治斗争也好,权力斗争也好,都没关系,老百姓才不管你这个。只要把反腐不断演进下去,他们就会不断满意。如果多数人保持一定满意度,中央就能挽回公信力。所以,即便反腐不彻底,有选择性反腐,搞不搞制度化,都不要紧。不断地慢慢地反,多少年以后,腐败自然会减少。既然所有的社会都不可能杜绝腐败,那么减少也就是好的。所以,习近平这样的反腐是有希望的。反腐不会亡党。
我很理解韩教授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反腐三年来,全国人民还没有在切身利益上享受到任何反腐的红利,非但没有,自身权益还在不断缩减,比如物价上涨,就业艰难,环境恶化,自由度受压,等等。但是很明显,对习近平的信任和期待却没有相应减少。是否可以理解为,以往官民对立的不满,随着贪官不断落马,得到了释放,矛盾减缓了,政权稳固了?
最近的一个明显例证。习近平访美与川普在庄园会谈,谈完了,也没有什么来显示世界第二大国中国的国威,反而一反常态,把历来的对抗美帝霸权,一百八十度转弯,扭转为搞好中美关系。说是有一千个理由搞好中美关系,没有一个理由搞坏中美关系。这不明明是卖国投降吗?可是民间竟然没有一点儿反弹。孔庆东吴法天司马南周小平们个个安静得很。是不是说,这表明了习近平已经得到最大程度的民意支持,反腐已然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的确,从巩固权力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的反腐已经达到了有限目标。不论当初他设置了几个目标,但这个已经达到。不是说还有老老虎没有挖出来吗?反腐也没有带来多少经济好处。更让人疑惑的是,以党内秘密调查关押的手法来实行的廉政反贪,也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三年,现在远没有看到头。就如当年的文革,开始的时候谁也不清楚整个计划是什么,年复一年地革着,却不知道结尾在何处。假如建一项工程没有结尾,那怎么验收呢?没有结尾的工程只能是烂尾工程。
不过撇开别的不谈,只看眼前现实,习近平还是应该感到宽慰。无论怎样,即便政敌还没有完全臣服,自己一方已经在民意上胜出,占了上风。民意是所有各种政权,不论民主或专制政权的权力基础。
几千年了,中国还是没变。这表现在腐败和反腐败上,古今简直一个模式。主子的思维没有变,民众的期待也没有变。可见,一场哪怕再剧烈的革命,也无法改变人的头脑。革命前是什么样,革命后还是什么样,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坏。革命打烂一切,本来还有一些价值的传统统统都破坏光。
如果说,我对习近平达到了自己的近期反腐目标,也就是巩固权力,还正面肯定的话,那么对今后的走向则不乐观。理由如下:
实际上,只要细心分析一下三年来的习王反腐,很容易看到一个事实。他们的反腐,只不过是历代王朝乱世用重典的复制品。简化里面的机制只一个,那就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开明君主,加一个铁面无私的酷吏。明君对酷吏绝对信任,大胆放手,无条件支持。打个比方,如果把习近平比作秦孝公的话,王岐山就是商鞅。商鞅使用雷霆手段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只由于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与绝对信任,给商鞅变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消除来自于旧势力的所有阻碍。可以说,没有秦孝公和商鞅的亲密无间,互相信任的合作,就绝对不会有变法的成功。况且,习王两人的关系还不仅仅是君臣,他俩年轻时候就是志同道合的铁哥儿们。
事情好在这里,坏也在这里。不知道多少历史教训已经告诉过人们,哪怕再强硬的铁腕人治,最后和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人亡政息。要记住,商鞅被车裂,用的是他自己使用过的刑罚。
即便习王十六大以后再掌权十年,总不可能超出二十年吧。而中国人买官鬻爵,受贿贪污的陋习,则有着超过二千年的历史。二十年对抗二千年,对比也太悬殊了一点。假如二十年之后,党还是那个党,所有制还是那个所有制,只不过力主反腐的人走了,那又会怎么样呢?可怜的中国人,受够了晚清王族的腐败,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共产党改革功臣的腐败,最后到了实在受不了的那一步,很有可能撤掉对共产党的最后一点幻想。那时候当然就一定亡党了。不过这对二三十年后风烛残年的习近平来说,都不重要了,他会对着父亲的亡灵,喃喃自语道,“……在我的当政期间,保住了你们打下来的江山

2017-04-14

Saturday, 15 April 2017

ZT : 美女经济学家揭评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内幕

美女经济学家揭评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落马内幕

2017年4月15日

来自:布克笔记
    
     项俊波:曾任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农业银行行长,2011年后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十八届中央委员。2017年4月9日,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 

刚刚想写《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保监会现任主席项俊波被审查的消息就出来了。无巧不巧,他还写过一个《人民不会忘记》。都是以人民之名。
    
    比戏更精彩的人生
    《人民的名义》是一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热捧,因为不但是现实题材,而且采用了现实案例,据说得到最高检的加持,虽说有艺术加工,但剧中人物所言所行所作所为,俱有出处。
    仅仅看看项俊波,或并非虚言。
    
    电视开幕,就是一个“是规还是拘”的深刻大辩论。一个干部,一个高级干部,一个手握实权的高级干部,涉嫌腐败,该怎么办?需要很久的讨论。
    
    项俊波可能“有问题”的传闻,恐怕都在或明或暗的消息渠道中,已经传了好久。甚至在去年底今年初,几乎达到了高潮,猜测他已经被“规”甚或被“拘”。
    
    他一次次的亮相,一次次“粉碎”各种“谣言”。直到出事前几天,他还与其它部委一起出现在官方报道里。然后,才“终于”落马了。
    
    戏如人生。
    
    鲁迅说过,写小说需要做提炼,一个人精彩太少,得把各人的各种特征集于一个虚构人物身上,这才好看。周梅森写《人民的名义》,也是将人物合并,加强戏剧性和冲突感。
    
    项俊波的人生却比戏更精彩。
    
    他像陈岩石一样扛过枪打过仗;他像祁同伟一样负过伤拿过勋章;他像侯亮平一样办过大案不畏关系网;他像李达康一样重视业绩一心图强;他像高育良一样一介文人转战政治场;他还和周梅森一样获过飞天奖。
    
    群像固然是一种思考角度,但有时候,把一个人弄清楚,也许就够了。
    
    戏里戏外的明暗两面
    
    项俊波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他“落马”的消息传了很久,他也最终落马,但是洋洋洒洒万篇评论文中,谁也说不出他到底有什么问题。
    
    他有什么问题?
    
    他在审计署,攻坚克难,“审计风暴”中的专业水准和胆略,得到了一致认可,被提拔;
    
    他在央行,攻坚克难,掌门迁至上海的南二部,使之成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被提拔;
    
    他在中国农业银行,攻坚克难,带领农行上市,使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程完美收官,被提拔;
    
    他在保监会,攻坚克难,足迹遍布华夏,保险业从“弱势”变“强势”,全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6.8%。
    
    翻出旧闻,全是溢美之词。翻看旧历,步步都是高升。
    
    只几个几乎不被大众注意的例子中可见一些端倪。
    
    先是骗贷。据媒体报道, 项俊波曾支持北京政泉控股实际控制人郭文贵骗取农行32亿元开发性贷款。当时郭文贵属下公司所有账户上的流动资金加起来只有1000万元。2012年对农行审计时,这笔骗贷被发现,后经过复杂运作,得以掩盖。
    
    再是走关系。2014年2月,《纽约时报》曾报道项俊波直接要求摩根大通执行长杰米·戴蒙为朋友之女提供职位。
    
    被观众普遍称“尺度大”的秘书帮与睡遍女干部原来也是真的。2016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纽约分行因违反纽约州的反洗钱等法规,被罚款逾2亿美元。起因是,分行总经理余明把分行当成自家,任意妄为且荒淫无度,一名白人美女高管因拒绝性骚扰被除名,忿而向美联储举报。这位挑员工只选“美的”而且“能睡的”余明,就是项俊波以前的秘书。
    
    一个钱多的了不得的行业
    
    有人说,这还不都是宝能惹的祸!
    
    宝能举牌万科,惹下舆论巨浪,继而在资本市场上蹿下跳,惹下滔天大祸。
    
    可是,宝能不是第一个或唯一一个举牌、长驱直入和引发争议的保险业公司。
    
    当万科与宝能胶着之际,恒大横空出世。恒大举过的牌也非常不少,不过总体而言,还是较为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但他们“割韭菜”得如此明目张胆,也真是没谁了。
    
    有比它们举牌历史更悠久,举牌范围更宽广的。
    
    也在万宝大战中现身的安邦系,去年二季度继续增持金融街约3.21%,合计持股比例达到29.98%,距第一大股东31.18%的持股比例仅一步之遥。它还是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金地集团、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同仁堂的第二大股东。它也持有 “万科A”,并持有金风科技、保利地产、石化机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
    
    但安邦也不是个例。
    
    阳光系通过举牌,已超过伊利股份董事长成为第三大股东。
    
    被媒体称为“凶悍”的生命人寿,名副其实,也让宝能之流望其项背。生命人寿是金地集团第一大股东,佳兆业第二大股东,举牌过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农产品、中煤能源、首钢资源、恒嘉融资租赁等。2015年末,富德生命人寿四次举牌浦发银行,持股达到20%,共计耗资679.60亿元。浦发从当年8月底首次公告生命人寿举牌至年末,累计涨幅超过60%,大幅跑赢板块。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保险业的钱,太多了。 
    
    一些野心爆棚的人
    
    当然,这就与项俊波上任后,大幅度放开、鼓励险资财务投资等有密切关系。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在他到任的五年内增加了1.5倍,其中包括带有一定风险的万能险。
    
    险资被允许投机,背离保险基本保障职能,这当然可说是监管部门职责上的缺失。
    
    重点是,反过来想想,保险行业成为了“聚宝盆”和“提款机”,想要往里面钻的人可就多了去了,钻营的人既多,监管“松松手”,甚至“推一把”,带来的利益之大,就难以想象了。
    就宝能这种愣头青的行为和被吃瘪的结果而言,他有多大能量实在也不知道。
    
    相比而言,生命人寿人家年度保费超过千亿,左拥赛特大厦,右抱长安8号,气场实在惊人。
    
    与前海人寿相同的是,从股东构成看,生命人寿股权结构非常分散,监管机构甚至可以认定“无实际控制人”。但即使是一些记者的调查也已经表明,张峻通过代理人代持、关联持股非关联化的方式,早已实现了对生命人寿的绝对控股。
    
    更有趣的是,从徐明手中接过生命人寿的张峻,尽管有凶悍之名,之前却是个五流房产商,在短短几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跨界转型,控盘了总资产几千亿规模的生命人寿,并以此为平台搭建起庞大的“富德系”产业帝国。
    
    而利用资金轰炸,不但把过去甩他八千里的一流房企纳入囊中,也把“北京文化”这样的小公司变成了娱乐圈大佬。投资态势之凶,或可想象,投资面之广,或需深究。
    
    其中信心,来自何方?其中野心,去向何方?实在耐人寻味。
    
    而这种公司到底有多少?
    
    许多为人不知的背景图
    
    仅从生命人寿的布局中,就能看到别的保险大佬的影子。
    
    2015年,北京银监局气喘吁吁的处理着一件案子。生命人寿张峻买下了国民信托。交易被处理得相当隐蔽,监管部门后知后觉,“很是被动”。
    
    原因是根据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规定,信托公司出资人应当承诺三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信托公司股权。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次转让,离国民信托上次收购不到半年,相关股权变更申请甚至还未获得批准。
    
    是谁这么急呢?这个人叫做郭英成。郭英成及家族,是佳兆业的实际控制人。他的主业正在崩裂,但其对保险业志在必得。2月17日晚间,保监会发布问询函,要求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说明公司四个大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入股资金是否来源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下属企业或其关联方。而事实上,昆仑健康这个保险牌照,不过是郭英成布局金融版图的一角。
    
    信托牌照是个极大的香饽饽。郭英成又怎么能够买下这个牌照呢?卖牌照给他的人叫做郑建源。
    
    郑建源是谁?在《新财富》杂志“2003内地富豪排行榜”中,郑建源排在第三位。因为他控制着源信行投资有限公司和宝华集团,而这两公司分列平安保险第5和第7大股东。平安保险上市让郑建源身价倍增。但在许多财经媒体的追根究底下发现,他很可能只是代人持股。
    别的我就不知道了。我知道的,还是如电视剧,好些人,已经带着他们人人都知道的名声和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住在了三季酒店里。
    
    但是,金融监管机构的高管们,如项俊波,是不是知道呢?
    
    信仰已死的万历十五年
    
    电视剧中,有位企业家,叫做高小琴。她年纪轻轻,其来无自,财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人们对高小琴有万般猜测,但都错了。其实,她说自己“白手起家”,答案很接近。她是“白手套起家”。
    
    高小琴有个妹妹,高小凤,她奉命“拿下”高育良。高育良本身就城府极深、老谋深算,又满腹学问、自视极高,所以高小凤在貌美肤白气质佳之外,有个大杀手,唤作《万历十五年》。高育良号称,他听了高小凤对《万历十五年》的见解,就忍不住爱上了她。
    
    这件事让大家都很不解,侯亮平直接问他,若论明史,谁能比得上你的老婆吴老师?老婆吴老师同志也表示很悲凉,说听他说因《万历十五年》而爱上那小姑娘,我就真是哀莫大于心死了。
    
    他们的意思,老高你就是沉迷美色,就别再装什么bigger高啦。
    
    我却以为不然。《万历十五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无力回天的故事。想要维护王朝稳定的申时行,卸职归田;一身正气的海瑞,被迫退休;做到至矣尽矣的戚继光,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哲学家李贽在狱中自刎,死前在污血之中挣扎了两天;而机敏周全工于心计的张居正,在改革关键上去世,身后被大清算,差点开棺戮尸;万历自己呢?放弃国事。
    
    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身败名裂。无人有好结局。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但在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青萍之末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
    
    因为这是个信仰崩塌的故事。
    
    这故事个中滋味,吴老师能够知道,但未必能够懂;能够懂的,是同样在两面人中抉择,在光明与黑暗中挣扎的高育良;但高育良那时还只是能懂,他未必能够体会;能够体会的,是已经经历一片天真到见识一切邪恶的高小凤。
    
    如果要我脑补,高小凤是如何“拿下”明史专家身边人的,我猜,她只需四个字。
    
    “信仰已死”。
    
    后记
    
    同高育良一样,项俊波该是个极其明白的人。既然他能够经历反腐一线,也能够将个中情由写得活灵活现,他的理论水平应当极高。他能够沦落,一定不止是偶然失足,而是在思想上已然沦陷。
    
    就像是高育良,他不接受这美人计,又怎地?这美人计背后还有五行山,你以为你能够逃出去?所以,他从了,也说服自己从得和和美美,毫无自责。
    
    项俊波是当前金融反腐拿下的最高级别,也是一年半前证监会“大地震”后又一次震惊坊间的大动作。但是,反腐在不断向“深水区”推进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的去考虑,腐败的根由是什么?大面积的腐败下,是对信仰的绝望。这种绝望,来自何处,如何形成?
    
    项俊波会倒下,我觉得他就不会是最后一个,金融反腐,还会往深处走。
    
    我们或也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在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社会生活前所未有富足的今天,物欲冲击和思想冲击同样锐不可当。信仰已经不再是干巴巴而是活生生的东西。如何保护我们的信仰,并且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的信仰有可靠的制度框架支持,或许是反腐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