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4 November 2016

ZT: “川普,我们绝不可能好好相处”

“川普,我们绝不可能好好相处”
2016-11-24 08:59:57  纽约时报网


24blowWeb-articleLarge-v3.jpg
  周二唐纳德·特朗普在《纽约时报》。
  周二,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劳神地跨城来到《纽约时报》,跟该报的出版人以及一些编辑、专栏作家与记者碰面。
  正如时报报道的,特朗普实际上似乎缓和了自己的一些立场:
  他似乎表明不会指控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但是,当初他根本就不应该说这种话。
他似乎表示不会鼓励军方使用酷刑。但是,当初他根本就不应该说自己会那么做。
  他说,他将对气候变化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但这本来就应该是他一贯的立场。
  利用完激进主义为自己带来好处之后,再来慢慢让狂热降温,这样做是不会得到赞许的。不思悔改的机会主义之下,掩盖着惊人的缺乏个性与漠不关心,这一切不能轻易地从记忆中消除。你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许多公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我永远不会 ―― 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在读会谈纪要,然后又听音频的时候,一股污秽的感觉扑面而来。
  对时报发起一系列抨击之后,在面对那些记者本人时,他的抱怨变成了谄媚。
  会议中,他说:
  “我很感谢这次碰面,我非常尊敬《纽约时报》。极为尊敬。它很特别。一直都非常特别。”
  会议结束时,他说:
  “我要说,《时报》是,它是最最伟大的美国瑰宝。世界的瑰宝。我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相处。”
  我可以高兴而自豪地说,我没有出席这次会议。坐在一个利用种族、族群和宗教敌意的煽动者对面,并且用礼仪规范和社交风度来对待他,这个想法让我满心厌恶。让我在这里回应你那个“我希望我们可以好好相处”的请求:绝不。
  你是个不正常的可憎之人,愿意说任何话、做任何事 ――无论这意味着要与什么人结盟或是伤害任何人――只要能够满足你的野心。
  我不相信你有多在乎这个国家、你的党或是美国人民。我相信,你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扩张与财富。你对贪婪的忠诚才是最坚定的。
  我也相信你的竞选大体上是一种心理投射的行为,因为我们现在知道,你抨击克林顿的许多事其实你自己可能也干过。
  你抨击克林顿销毁电子邮件,然而《新闻周刊》(Newsweek)上个月报道,你的公司曾“蔑视法庭命令,销毁电子邮件”。你抨击克林顿和克林顿基金会有付费演讲和利益冲突行为,后来正如BuzzFeed报道的,特朗普基金会曾收到15万美元捐款,换取你在2015年为乌克兰的一个会议做视频演讲。你抨击克林顿担任国务卿期间有利益冲突行为,如今你潜在的利益冲突简直就像沼泽里的蘑菇一样接连不断地冒出来。
  你是骗子加冒牌货。是的,你会成为总统,但就算你分叉的舌头(也有谎话之意——译注)是银的(银舌头有舌灿莲花之意——译注),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我才没那么容易被傻瓜们欺骗。
  我不仅有伦理与职业上的责任去大声疾呼——你置身美国政府的最高权位是一件何等肮脏之事,我还有道德上的义务去这么做。
  我不是想说服任何人相信任何事情,而是为了真理、荣誉与包容而发声。我为的不仅仅是你,而是为了看穿你本质的那些人,他们有自己的道德罗盘,并且知道唯有真理之光才能照亮你所引领的黑暗方向。
  我并非不相信人们可以改变并且成长。他们可以。但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接受责任,并为难辞其咎的行为忏悔。出于权宜之计而做出的反转并不是成长,只是令人厌恶而已。
  所以让我在感恩节这一天这样说:感谢有这个平台,因为只要世上还有油墨与像素,我便会一直咄咄逼人地紧盯着你。
  感谢我有足够的毅力,可以采取一种态度,永远不会把你所代表的事物视为顺理成章的日常。
  不,特朗普先生,我们不能好好相处。只要国家元首本身成为对这个国家的威胁,所有心怀善意、忠于国家的公民――当然还有这里的这个专栏作家――绝对有义务在每一回合抵抗你和你的议程。
  我内心深知这一点,我对此表示感谢。(作者:查尔斯·布洛)

Saturday, 12 November 2016

ZT: 你和头等舱的距离 差的不只是钱

你和头等舱的距离 差的不只是钱
2016-11-12 11:18:19  凤凰青年 



  上周一大早,从北京首都机场飞上海,刚好与我香港的合作伙伴Liya和她老公同一班飞机。
  那天早上首都机场特别拥挤,机场像春运,排队换登机牌,排队等过安检,我到机场就比较晚了,看这架势再这么排队下去就要误机了,而应急通道也排满了人,说还要再等十分钟,焦虑得不行。
  我电话Liya问你们到了没,怎么没看到你们,她说她们走头等舱通道,现在在候机厅吃早餐。我说我擦你们太爽了,和乘务员说下千万别让飞机飞走了啊,别落下我不管了呀。
  当我拖着箱子一路奔跑到里面,一脸狼狈地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甩我一眼故作鄙视的眼神,说:“你怎么想的呀,脑子进水了么?以你现在的收入,居然不坐头等舱,要不要这么抠门。”
  我们一起登机,她左转前往头等舱,我右走通往经济舱,突然想起很搞笑的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等舱和经济舱的距离。
  而这次的差距,却不是因为钱的差距。
  因为起得太早赶飞机,飞机上犯困,我平时都在飞机上码文章,而这次实在太困了,但坐着睡又不舒服,想着Liya此刻在头等舱躺着美美地睡觉,突然就很想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现在明明确实坐得起头等舱了,为什么从来没想过去坐头等舱。我也明明知道现在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排队只能干着急,为什么脑子里却没有念头要坐头等舱来节约时间,好像长期脑海里的思维就是——头等舱和我是没有关系的。”
  到上海后,我们坐在去市区的专车上,我和她说了我的想法,她笑着说,以前她也这样过;你现在收入升级了,但是消费观念还没有完全升级。或是只升级到了初步阶段,还停在原来一年赚10万的思维。
  她和我说她当年调到新公司后,拒绝公司配的司机,说这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为什么要麻烦别人。公司的人就和她说,你错了,公司花这么多钱雇你,你的时间是不完全属于你的,你的时间是很贵的,如果浪费在开车这些低效率的事情上,是在浪费公司的钱和资源,是不道德的。
  原本觉得份内的事,从经济效率角度,变得不道德了。但我们都知道谁是对的。
  01很多时候,观念的转变,比收入的转变,要难很多
  以前搬家的时候,父母舍不得扔掉那些衣物,虽然以后一般都用不到,但他们宁可让这些无用的东西占据着几万一平米的空间——因为以前穷过。
  长辈吃饭的时候,明明已经吃得差不多够了,却不舍得剩下,硬是尽量光盘,虽然知道多吃无益,还要花更多时间运动消耗——因为以前饿过。
  这些观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埋藏在当年的基因里,血液里,控制着我们这些年成长的思维习惯,让我们做出现在客观上已经不合理的选择。
  我们现在的决定,其实都是被过去绑架。我们之前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思想的牢笼,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定式。
  就像当年我刚开始做香港保险业务的时候,那时候觉得谁一年能买个5万美金就算是大客户了吧,想谁会花这么多钱买保险呢。但后来接触的高净值客户,他们买的数额,经常刷新了我的认知,开始明白原来有钱人可以这么有钱,原来几百万在他们眼里算零花钱。
  再进一步说,这种思维,其实比牢笼更可怕。如果是牢笼,我们至少还有挣脱的欲望,想看外面的世界,而这其实是一口桎梏的深井,我们就是底部的青蛙,看着头上的那一圈天空,甚至觉得这就是世界的大小。以你自己的人生经历,去揣摩好像其他人也应该是过这样的日子。
  所以打工者思维,即使换一份工作,也往往还是选择当高级打工仔;领薪水的人,很少会想到有一天要发薪水给别人。
  在游戏规则里玩耍的人,很少会想到自己要去制定这个游戏规则。连续创业的人,一般也都回不到打工者的身份。
  都是宿命。
  02你的思维,决定了你在什么阶级
  富的人继续富着,穷的人也只是在挣脱贫穷。负债的人继续加杠杆,存钱的人继续埋在银行。这个和收入没关系,只是思维方式,所以阶层的固化,来源于思维的属性。
  细思极恐。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几乎固定的思维方式,如何改变。
  虽然我的有些旧观念还很桎梏,但其实这两年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多方面已经和过去有天壤之别了。
  我个人的经验是,思维的颠覆需要巨大的人生转变,也许是被放置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许是收入的突然暴增或锐减,也许是职场的大起大落,也许是四周圈子的迭代。
  总之,就是给你带来颠覆性冲击的概念,把你冲出原来的思维框架。
  年入10万的时候,你恨不得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节流就是开源;年入几百万的时候,你开始想着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花时间。
  以前,钱是贵的,时间是贱的;现在,时间是最贵的,钱是最不值钱的。
  家庭式小作坊的时候,你自己是老板,同时兼销售,会计,为了节约成本恨不得把自己逼成全才,等规模大了后,明白做领导最重要的事就是招到最优秀的人,没想过自己要多专业,只要找到最专业的人才。
  我现在自己建团队招人面试的时候,也经常会感慨,他们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平台未来的价值,他们看不到未来更大的画面。他们还停留在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拿工资养活自己的生存欲望,所以缺乏内在动力,所以激发不出更大潜能。很可惜。
  大多数做的事,总是缺乏想象力。
  你把这事想得太小了,你要想得再大一些,想得远一些。
  03Just keep growing, and fuck everything else
  我承认自己是个比较偏激的人,在做分享的时候,经常讲一点就是要尽早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完成原始财富积累。然后就会遭到质疑,说我太世俗了,太物质了,接下来说我变了,变得太功利了。
  而说这些话的人,往往都是自己还没有赚到第一桶金的;而达到相对财务自由的人,一般都同意我这个观点。
  一个人不能在同一个状态下待太久,这样就不会发生裂变,不会有大突破。
  就像你是卖时间挣钱,还是用资本挣钱,在两个不同数量级的收入时候,你所有的思考都会改变。
  就像用户量是一千,一万,还是十万,一百万,一千万,所思考的战略,都不是同一层面的。
  创业的时候,速度是很重要的,因为当速度起来迅速达到一个规模后,很多之前那些小规模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你的速度,变得不再是大问题,甚至会自己消失。
  发展的速度就代表了上升的势能,势能就是信心,就是未来,就是希望。
  我还是那个观点——慢,是慢不出一个美好未来的。
  作者:Spenser,坐标香港,主业金融,混迹创投圈的职场墨客,Linkedin专栏作家,著有《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微信公众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id:spenseran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