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0 January 2014

ZT: 王朔:B是一样的B,装上见高低

王朔:B是一样的B,装上见高低

 B是一样的B,装上见高低。
      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神马的肾虚口号和远大目标,类似于这种一听就知道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忽悠傻逼们的东西,我全当臭屎晾着。政府要是爱人民 那就实在点儿,让人民活的舒服点儿、自在点儿、安全点儿,别说没用的,其他都是扯淡。反正我他..妈就一钱串子,有钱就有安全感。
      中国人之间的对话,多数是黑暗和黑暗的对话——在有光的地方见。可惜很多人一辈子没见到过彼此,一直在黑暗中喧嚣,却看不到真实是什么。
      海明威说当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这个话有点儿意思。准确说不是不幸的童年,而是特殊的童年。特殊的童年经历会促使你有一种特殊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拥有这种视角才能成为个性鲜明的生活记录者。一个好作家心理完全健康是不太可能的,心理健康有时意味着庸俗。国外的卡夫卡,中国的韩寒,都是例子。
      中国人谈政治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多么美好是一个意思。大伙儿有多少见过选票长什么样的举手我看一下?即使见过选票长什么样,能按照自己意愿选举的再举手看一下?符合条件的全是常委了。这又好比一群穷逼振臂高呼:视金钱如粪土,还是要饭好。不能拥有,只能假装清高了。其实,我们不如闭口不言。
      国学的牛逼之处无非在于顶着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有不同意见就是投敌叛国,卖主求荣,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国学才把大家套了好几千年。压制一切,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巧取豪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看用它来行善,还是用它来行骗。
      上帝有仨苹果:一个诱惑了亚当夏娃,存在于他们的欲眼中;一个砸醒了思考中的牛顿,感知它确实存在;第三个握在乔布斯手中,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他直觉到上帝存在。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了一种主义,诠释了完美,用完美和细节去侵占人心。苹果赚的不是钱,是人心。一个伟大的资本主义的私生子。
      很多人批判乔布斯是资本家,不值得纪念。听说潘十亿先生在乔不死先生死后,说对乔先生最好的纪念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元以下的爱疯给大伙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最好的纪念。后网友回复说如果潘十亿盖每平米1000元以内的房子,十几亿中国人民也会纪念潘先生。我仅想说:中国也有资本家。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都是史诗般的坑爹大作,总是玄幻中带着科幻,科幻中带着魔幻,魔幻中带着言情,言情中带着惊悚,惊悚中带着文艺,文艺中带着武侠,武侠中 带着警匪,警匪中带着悬疑,不伦不类。中国电影,神马玩意?看得睾丸素都要燃烧殆尽了,难道你们丫不觉得骗钱很可耻吗?第N代导演?一坨狗屎。
      新锐作家和传统作家的区别是:新锐作家是装逼让傻逼们评价,传统作家是装逼还不让傻逼知道。所以,传统作家现在明显干不过新锐作家。
      中国亿万劳苦大众辛苦创造的财富,被数百万之众的贪官利用手中的职权,至少巧取豪夺一半,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亿万劳苦大众辛辛苦苦劳动,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 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今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贫富悬殊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之一。相比中国贪官而言,美国华尔街的贪婪是小儿科。
      人骆家辉不过吃碗炸酱面,坐个经济舱,去趟民工子弟学校,咱报纸就不干了。你他妈一中国报纸,贪官不敢报就算了,人家吃穿简单点也碍着你了,非跟你一起鲍鱼、鱼翅同流合污你丫才满意?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丫留意天气预报,雷雨天别出门。别和这拨人挨太近,哐铛劈下个分叉儿大雷,容易把你带走。
      没有谁能在谁的心里永远牛逼,早晚会过期。如果过期了,就不要再去留恋,过期后的思念是一种犯贱。处理过期感情的方法就是把那段过去当成你人生大戏里弹出来的植入广告,看过了,也买了,买完不适合就退货或者丢掉了。可能这个说法比较没人性,但是起码不会让你难受,只留青春,不留遗憾。
      有人看不明白,我闲着也没事儿,给大伙儿说细点儿: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 后, 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
      拼爹时代,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所犯下的二,根儿上都是上一代的问题。苦心经营的一代们用金钱、名誉、地位换来的不过是二代们的无知、无耻和无畏。以为开一名车,就可以领跑世界;拎一名包,就可以领袖中国;这般一厢情愿地自封其为未来领袖,其实是被庸俗双规了水货。 少年庸俗,则国庸俗。
     老湿曰: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弱者情节在中国电影这条道路上是走不通的。作为一个穷逼,你可千万别去看大片,因 为你的票钱可能有一半会被不相干的人赚走。比如搞装修搞得最好的张艺谋当年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假设80块钱一张票,有可能有40块钱是被卖装修材料和卖菊花的人赚走了,这比电影本身更悲剧。
      中国电影想跟国际接轨,跟人家好莱坞打招呼,还得且等呢!中国大片儿,无非就是乱花钱,动辄一两个亿,大手笔大制作,说白了咱的大导演都是搞装修的,张艺谋是一典型代表,像「黄金甲」其实大部分钱就花在装修上了,剩下的一是买菊花了,一是给那些有名无实的所谓豪华阵容当片酬了。埋单的永远是观众。
      当代传奇:一个调查前县委副书记贪腐的纪检干部,在其办公室身中11刀死亡,最后被当局认定为自杀。且不说这个神奇的干部到底是神还是外星人,反正这事儿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异常牛逼的新课题:如何用11刀杀死自己,这很值得研究。虽然他身中11刀,但我认为其死亡的主因应该是咽喉炎,您就信了吧。
      杨澜、她老公、红十字会、中非希望工程、达芬奇、阳光基金、等......很多真相无法还原,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接受它。
      他们能为了拆百姓一幢房子而出动军警武装可他们却可以把数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拱手相送,他们能为了得到非洲国家对他们的认同可以大把掏银子可他们却给不了我们 孩子一间读书教室,他们能竭尽全力抢救活一个油尽灯枯的老孽障可他们却对国民在异域被残杀显的束手无策。他们这群杂种注定要遗臭万年

Wednesday, 29 January 2014

ZT: 中国正面临重大风险 化险为夷的机会不大

中国正面临重大风险 化险为夷的机会不大
2014-01-28 22:27:51  英国《金融时报》
忘掉阿根廷吧。2014年新兴市场的重头戏将是笼罩在中国上空的债务阴云。

有关这场戏将如何收场的争论如火如荼。多数分析人士相信,尽管私有部门的债务不断膨胀,今年中国经济将再次增长7%以上。然而,历史站在悲观的少数派一边。只有五个发展中国家出现过规模与中国接近的信贷繁荣,它们后来全都遭遇了信贷危机和显著经济放缓。
  这些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先例。最近,有研究发现了预示一场金融危机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号。这个信号就是“信贷扩张差额”(credit gap),也就是最近五年里私有部门信贷占经济产值比例的增长值。在中国,自2008年以来这一数字足足扩大了71个百分点,导致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如此规模的信贷繁荣不太可能平稳收场。回顾过去50年,关注一下史上最极端(排在前0.5%之列)的信贷繁荣例子,一共可以找到33起,其中最低的信贷扩张差额为42个百分点。在这些国家中,有22个在随后五年里遭遇了信贷危机,所有国家都出现了经济放缓。平均来说,年经济增长率从5.2%跌至1.8%。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二者同时幸免,即使没有爆发危机,经济也大幅放缓了。泰国、马来西亚、智利、津巴布韦和拉脱维亚的信贷扩张差额曾超过60个百分点,这些信贷疯狂扩张的国家全都以严重信贷危机收场。
  尽管这条规律至今从没出现过例外,多数经济学家仍然相信中国会被证明是个特例。30年来,中国屡屡让怀疑论者跌破眼镜,经济增长率保持在平均10%的水平,1990年以来从未跌至7%以下。
  中国的高增长目标一直都能实现,导致许多分析人士已经无法想象实现不了的情形。目前分析师们的共识是,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5%。这是恰如其分的。人们普遍预期,今后五年中国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6%到7%之间的水平。你很难发现有哪个著名经济学家会预测中国经济将出现大幅放缓,更不要说预测会出现信贷危机了。
  历史却昭示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在33个出现极端信贷扩张的例子中,相关国家的GDP增速在后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中国也走上类似轨道,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将在4%到5%之间。
  预测信贷危机的关键不是看债务规模,而是看债务增长速度。这是因为在信贷快速增长期间,越来越多的贷款会被投入缺乏效益的项目。这正是中国的现状。5年前,在中国只需要1美元的债务就能获得1美元的经济增长。而到2013年,要实现1美元的增长,却需要近4美元的债务,并且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新债被用于偿付旧债。
  那些相信中国例外论的人表示,中国有特殊的防护机制。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作为后备基金,经常项目也处于盈余状态,这降低了中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中资银行能得到规模巨大的国内储蓄的支持,贷存比也很低。然而历史证明,尽管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避免某些麻烦,比如货币危机或国际收支危机,但它们却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国内信贷危机。
  实际上,这些防护机制过去就曾失效过。1995年,尽管台湾外汇储备与GDP的比例为45%——略高于中国今天的水平,台湾还是遭遇了银行业危机。台湾银行业的贷存比同样很低,却依然无法避免信贷紧缩。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马来西亚也同样爆发了银行业危机,尽管它们的储蓄与GDP之比在40%左右。而且,经常账户的状态与是否会爆发信贷危机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
  在中国之前出现的那33个最极端信贷狂欢的湮灭表明,中国正面临重大风险,至少是经济有可能显著放缓。这样的结果也许还能够避免,但机会不大,即便是像中国这么特别的国家。
  本文作者鲁吉·夏尔马 是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新兴市场与全球宏观部主管,著有《一炮走红的国家》(Breakout Nations)。  译者/何黎

Tuesday, 28 January 2014

ZT: 《中國預言》:習近平不做和可能做的事

内容提要
本書作者在之前出版著作,曾預言習近平上台之後必將“有所作為”,而不如胡錦濤一般混日子。在這本新書中,又預言習近平的打貪肅腐固然可以贏得老百姓歡呼,但貪官除了惡官出,這是中共現有政治體制不可能進化的必然結。在全球網絡化時代,新權威主義不可能借屍還魂,吃包子不可能演化“乾隆下江” 的傳奇,中國難以成為化外之地,如果拒絕融入人類的主流文明,所有的努力最終將顯示是“最後的折騰”。

本書作者同時發出的警報是,不顧代價換來的經濟增長,政治體制的固化,培植了中共體制內一批具有法西斯傾向的狂妄之徒。對內,是流氓式管理;對外,蓄謀擦槍開火。如果國際社會、中國社會縱容下去,這股力量對人類有史以來難得的和平環境和價值共識的破壞,並不亞於之前的世界戰。

這本書並不是詮釋式的時事評論,也不是學院派的學術論文,而是作者對中國政治戰略的審視,為思考中國前途打開了更視窗。例如,作者提出,對澤東的所謂客觀、幾分開的評價,是鄧小平改革成為中國第二場浩劫的根由,而且,鄧式改革比毛式文革,對中國的破壞更深遠;又如,作者斥責中共的集體領導體制是一種不負責、引發內鬥的體制,國元首應當集權,中國政局的發展已經印證了其預見性。然而,作者進一步指出,體制內集權之後如果不是向體制外釋權,習近平擁有權力,比其權力不大更危險。

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ZT:十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

十个被误传千年的俗语

小时候,大人们常常会用“俗话说得好……”这样看似权威的句子来教育我们,单纯的我们几乎从不质疑。然而,我们虽然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那真的要去黄河吗?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来形容“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代价”,就真的要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吗?
少年们“造”(网络用语,意为“知道”)吗?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俗语都把你们给骗了!下面这些谎言,你被骗了多少年了呢?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有眼不识金镶玉
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不到黄河心不死
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6.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将就吧! 加拿大 51网
7.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8.无毒不丈夫 info.51.ca 无忧资讯
原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而“无毒不丈夫”,与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国人以讹传讹的功力真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9.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我们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
10.无奸不商
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加拿大 51网

Tuesday, 21 January 2014

ZT: 美国媒体痛批中国商人:缺乏诚信 好内斗

美国媒体痛批中国商人:缺乏诚信 好内斗

这段时间,在美国媒体和社交网络中,罗德曼和陈光标绝对处在各种非议的中心。前者面对媒体采访,信口开河谈论他与北朝鲜的各种瓜葛,甚至当众暴怒;后者高调宣布收购《纽约时报》,却连股东的影都没见到,还继续宣称要买《华尔街日报》或CNN等美国媒体,让见怪不怪的美国人都几乎惊掉下巴。 

据彭博商业週刊报道,在美国人眼里,中国商人常是冒险有余但务实不足,陈光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美国的所作所为,让所有人都无法把他当成一个严肃的商人。采访过陈光标的美国网站《商业内幕》的记者甚至开玩笑说,他只要把髮型稍改一下,就可以冒充美国的马戏团杂耍派商人Donald Trump了。
  几个星期前绝大多数美国人还不知道陈光标是谁,但他借收购《纽约时报》的噱头,成功上位,在美国得到了一定的知名度,哪怕是负面的。这位试图抢滩美国市场的中国商人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结构极其缺乏瞭解。姑且不说那身不合场面的绿色西装、极尽夸大之词的名片,只说他以为购买《纽约时报》就能重塑其「真实性和影响力」的想法,就显得太不瞭解美国媒体。媒体大亨默多克在收购《华尔街日报》时,曾被董事会要求做出不干涉新闻操作的允诺,他可以对报纸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但具体的操作还需依靠董事会和市场的反应。
  另一个让美国人跌眼球的是中国商人的特权心理和由此引发的对法律的不尊重。马云企图以合伙人制度控制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就是一个例子。如果陈光标因自身背景,缺乏对美国文化的瞭解,还情有可原,学英语出身,和美国打交道多年的马云就没有这个借口了。
  2005年,马云为缓解阿里巴巴的资金困境,让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资产获得了阿里巴巴39%的股份,但不久马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很可能因此失去公司控制权。于是,马云采取了各种不寻常的方式试图「赎身」。如2011年曾绕开董事会,擅自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集团剥离,这让他一度遭遇在美国被起诉的困境。为了成功地以他设计的合伙人制度控制公司并在香港或美国上市,他不惜隔空喊话,完全不顾这种合伙人制度不过是设立在阿里巴巴的註册地开曼群岛的一种特殊管理条款,算不上法律意义上的合伙制,更不说淘宝假货和水货氾滥,根本经不起美国证监会的细查。马云所设想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方式,不过是对美国法律的一种无视。
  崇尚内斗、缺乏诚信是美国人对中国商人的另一个评价。当陈光标被记者问及他的慈善动机是否是中国很多人所说的「做秀」时,他马上解释这是他的一种策略,藉以逼迫其他的中国富商捐献财富。陈光标还不忘揭其他人之短:「我和其他中国富人不一样,我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由于我的成功和高调,近些年中国的政府官员和富人不喜欢我。」
  另一个例子是王健林。在高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以后,王健林在美国的影视产业有了「发言权」,他频频在媒体上曝光,打的字眼是「新一代中国首富」。据《商业週刊/中文版》文章,王健林曾通过美国梦工厂的创始人卡森伯格牵线,要约妮可·基德曼和汤姆·克鲁斯见一见,可是王健林自己却迟到了将近一小时。中间人卡森伯格的脸上挂不住,问王健林原因,王的回答是,「我的私人飞机(private jet)停得太远!」大概是将私人飞机强调得太过,让人家卡森伯格不动声色地来了一句,「是么?我的私人飞机们(private jets)也没有停得很近。」言下之意,私人飞机有那么了不起吗,很不幸,王健林炫富失败。
  在美国人眼中,浮华、厚黑和严重的投机心理是中国商人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当年进口到美国的低劣汽车轮胎、有毒油漆,到不久前美国证监会调查的中国审计公司作假等,中国商人的信誉一直是一个软肋。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陈光标近年来一直在不断炮制各种令公众哗然的新闻,浮华的公益事业如是,这次收购《纽约时报》的炒作亦如是,而他的每一次炒作都有著很严重的投机性。
  美国人并不傻,知道陈光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赚眼球和打知名度,目标是为承揽旧金山大桥的拆除业务造势。他在宣传自己能用绿色方式拆旧金山大桥时,也没忘记一贯的做派,声称会把所获利润全部捐赠慈善机构,其中60%将是在美国国内的慈善团体。
  其实中国商人身上的很多优点被美国人欣赏,比如陈光标的敢于推销自己、马云的坚持、王健林的实干和他们共同的吃苦精神等。但处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商人也是非常尴尬的,纵向上看,五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没给他们留下精神世界的根;从横向上看,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他们一夜崛起,但涉及到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却无先迹可循。这让中国商人在踏入美国后常常会无所适从,做出短期行为,让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显得稚嫩而缺乏安身立命之本。当然要改变这种现象也不是一两天的事,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开始拥有西方教育、工作的背景,这是很好的起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学贯中西的优秀中国商人崛起,到那个时候美国人对中国商人的印象一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Sunday, 19 January 2014

ZT: 大陆在用风水斗法香港?中银大厦"力劈"汇丰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4-01-19 03:34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
香港人讲究风水,可谓事无巨细,小到生儿育女、红白喜事,大到盖楼、投资,都要请风水先生看一看。前不久,邵逸夫过世,享年107岁。邵老先生如此长寿,有人说是风水的关系。据扬子晚报网报道,2008年,邵逸夫因心脏问题病危,其妻方逸华急忙找高人指点,希望改运救回丈夫。原本TVB电视台正赶工盖新大楼,她立即下令停工,连一根钉子都不给动,果然保住邵逸夫一命。后来邵逸夫出院,方逸华为免他病情再恶化,仍坚持不可大兴土木。据悉,该工程本来是邵逸夫想在有生之年兴建娱乐城,现在只能待方逸华为他圆梦。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彭琳曾撰文《香港金融圈的风水大斗法》。文中提到中银大厦造型犹如一把三面钢刀,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不久港督突发心脏病猝死。第二面遥指驻港部队军营(英军)。第三面指向汇丰银行,其时汇丰业绩倒退股价大跌。 本 文 来 自 家 园 网
至于故事是否真实可信?请您权当笑谈。
以下为《香港金融圈的风水大斗法》部分内容:
香港前女首富、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遗产争端自2007年来几乎获得举国关注,原因是一名叫做陈振聪的风水师不但利用帮龚如心“改运”、“挖风水洞”等方式,从龚如心身上获利数十亿,更坚称持有龚如心的最终遗嘱,要占有她总值近千亿港元的全部遗产。
在长达6年的争执中,陈振聪甚至一度获龚如心家人许以遗产的35%讲和,但仍“嫌少”的他没能笑到最后,手持遗嘱被判伪造。日前在法庭上,陈振聪被法官怒斥为“无耻”、“邪恶”的“大骗子”,最终失去全部财产并锒铛入狱12年。 本 文 来 自 家 园 网
风水师陈振聪为香港的豪门争产连续剧写下了最为离奇夸张的情节,但也让外界得以一窥香港风水业的惊人暴利。在过去数十年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并出产了最多富豪的香港,风水业随之攀援而上,成为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也已兴盛了超过三十年。 家 园 论 坛
其实龚如心对风水师的言听计从并不罕见,在香港由地产致富的富豪几乎个个笃信风水,多数成名的风水师也与富豪们关系密切。本地最大地产商新鸿基地产郭氏兄弟去年卷入向前政务司长许仕仁行贿案件时,就立刻私下请风水师到其父郭得胜及外婆的墓地勘察,去年11月郭家择吉日将外婆的墓碑打破,12月初重新装上石碑,并移动了方位以改善风水,影响家族运势。
在香港没有一座大型建筑物不讲究风水。关于建筑物风水最为经典的故事,莫过于港岛中环各大厦的“风水斗法”。
笔者在与现任汇丰亚太区总裁王冬胜的一次午餐聚会上,多年求学海外、工科计算机硕士出身的他无比笃定地说了一句“香港所有高楼大厦中风水第一的,就是汇丰总行大厦”,令人印象深刻。据称,香港的“龙脉”起自九龙半岛,穿过维多利亚港,上岸后直上太平山后在中环入海,汇丰总行就在入海口最为“聚财”的方向,是香港“藏金库”的位置。
“风水第一”的汇丰银行随着香港的兴盛而兴盛,可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却遇到了中银大厦。据称当年港英政府特意将中环位置极小、交通较差的一块地方给中国银行,建筑预算也只有区区1.3亿美金,但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却出乎意料地设计出了造型独特的亚洲第一高楼。在建筑风水上,造型尖锐的中银大厦如同一把三面刀刃的钢刀,充满杀气。
1985年起动工的中银大厦,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今礼宾府),1986年12月尤德公爵突然在北京心脏病发猝死,成为唯一一个在位时去世的港督。刀刃第二面遥指当时的驻港部队军营。还有一面刀刃则指向汇丰银行,其时汇丰业绩突然倒退,股价随之大跌。请教过风水师后,汇丰颇有创意地在楼顶架起两个“大炮”,与中银形成“刀炮之战”以化解。此后,不少高楼都悄悄模仿了“楼顶架炮”这个风水妙招。 加拿大家园论坛
汇丰银行架起“大炮”
中银大厦与汇丰银行间夹着“四面坚盾”的长江集团中心
后来,中环的商厦越来越多,90年代末首富李嘉诚的长江集团中心的位置,就尴尬地夹在了中银和汇丰中间。李首富在风水师建议下,将长江中心建成了四面都像个盾牌的造型,外观密不透风如同堡垒,高度上也巧妙地避开了“刀炮”相对的位置,虽然屡被批评不够美观,但胜在建成后一直安然无恙。 故事还没有完,据说有一年台风,把汇丰银行楼上的炮筒吹歪了,对准了渣打银行,虽然兄弟俩都是英资银行,但事关重大,也不能等闲视之。渣打银行的一纸律师函送到了汇丰银行,要求限期改正。中银大厦建成后,在旁兴建的花旗银行大厦则采取了呈书本开页形状的设计,其开口正好与中银大厦的尖角相对应,据说亦是为了阻挡杀气。

中国领导人正在驾驶着一辆失控的火车?

中国领导人正在驾驶着一辆失控的火车?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财经中文网”星期五载文称,“中国经济一直入不敷出, 可能引发全球震荡”。但是,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有很乐观的也有很悲观的。
中国经济现在无论好坏都吸引着全球的瞩目。“国际财经中文网”星期五刊登的文章开门见山地说“中国的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前几天不少学者还在讨论中国外汇储备逼近四万亿美元关口,中国正在为“钱”多而烦恼不已, 今天另一拨经济学者就开始为中国政府提个醒: 小心, 因为你“多年来一直入不敷出, 同时中央银行的金融体系正充斥着宽松货币”,中国“振奋人心的时代可能接近尾声”,“金融市场的震荡”可能发生。
英国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吴克刚博士表示,这可能是又一波国际上唱衰中国的声音,不足为奇,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要出问题了,所不同的只是每一次的问题主题有点不同。这一波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由美国投资家乔治.索罗斯近日的一番话而格外引人注目。索罗斯表示,今天全球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中国未来的走向,中国目前的政策存在未能解决的矛盾,北京的增长模式“已经失去动力”, 中国目前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几年美国的金融状况有一些可怕的相似之处。”
对此,吴克刚不表赞同, 因为中国的情况与美国的没有可比性: 本 文 来 自 家园网 56.CA
“美国2008年的情况是把当初银行的债务打包卖出。卖给保险公司后, 保险公司又打包再卖出。 债务被打包在世界范围再三买卖,债滚债,结果最终导致银行没有钱还钱。 相比, 中国银行虽然有呆帐坏账, 贷款比例也很高, 但是还没有达到当初美国借贷的水平, 还是属于国际银行业风险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 中国银行业没有美国银行那种高杠杆的借贷, 借贷基本不是外债, 在中国国内,风险相对就低。再者, 中国外汇储备雄厚”。
中国外汇储备截至2013年达到历史新高,超过三万八千亿美元,是全球外汇储备额第二名日本的三倍,超过欧盟经济火车头德国的经济总量。 家 园 新 闻
美国南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中国问题专家谢田教授表示,他赞同索罗斯的观点: 56.ca
“我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会与政治局势一起出现巨大的变革或崩溃。我最近出版了一本名为《赤龙的钱囊》的书,系统地讲了这个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结构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本身。比如在房价问题上, 中国政府本来应该顺应民意, 打压房价, 让房价降低到百姓可以负担起,但是推高房价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地方政府当然不愿意房价下降, 因为他们拥有房产, 房价下降不仅意味着他们的财产缩水, 而且还有可能拖垮中国的银行体系。 在房价问题上, 中国民众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不可调解, 不可调和。”。
中国经济究竟何去何从?各路学者和机构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中国经济十几年来在国际间的广泛争议中,至少从纸面上的数据判断不断发展。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吴克刚认为大多数学者都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唱:
“可能是三分之一跟着别人鹦鹉学舌, 还有三分之一读不懂中国的国情, 因为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 这么大一个国家。 国情毕竟复杂。 原来外国对中国经济的了解非常皮毛, 现在还是比较皮毛的情况下,外国学者要读懂中国经济实属不易。 此外, 其余的人可能确实有企图之心, 因为这些人流入中国的钱很多,有些是光明正大流进去,投资于实体经济中, 有些是热钱,跑进跑出。 这些人想通过唱衰中国或唱捧中国的办法从中渔利”。
俗话说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中国领导人对索罗斯以及相关海外学者警告中国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建言是听还是不听?谢教授对此表示:
“肯定会听, 肯定会仔细地研究。他们会意识到索罗斯的警告是有道理的。 中国高层领导人不是不知道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他们知道的肯定比我们还多, 只是不让中国百姓知道而已。 中国以往是将政府债务或银行债务打包卖掉, 卖给华尔街;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以印发钞票的方法化解或推迟危机的爆发。然而,推迟危机爆发总有限度, 推迟到一定程度就再无法推迟, 届时问题就出来了, 危机就爆发了”。
美国经济金融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估计,中国整个经济系统的债务总量从2008年GDP的125%上升到2013年底的218%, 短短五年时间, 信贷从九万亿美元增加到二十四万亿美元, 扩大了十五万亿美元。有学者指出,十五万亿美元是整个美国商业银行的规模;“中国的领导人正在驾驶着一辆失控的火车, 他们不太知道如何让它停止” 。

Tuesday, 14 January 2014

ZT: 索罗斯:中国将面临金融崩溃

2014年1月14日
来自俄罗斯之声 在最近的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全面的崩溃。著名经济学家和资本大鳄索罗斯阐述了上述意见。这位亿万富翁认为,对世界经济构成主要威胁的不是美国预算危机和欧元区的问题,而是中国金融领域逐渐浮出水面的巨大危机。但很多分析家并不同意这样的预测,认为这是索罗斯在添油加醋涂重色彩。
    
     保障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再起作用了。这种局势有些类似于2008年美国的危机前状况。曾经“使英国银行崩盘的”、世界著名的金融家索罗斯阐述了这样的观点,他指出,贷款市场上的泡沫很快就要破裂,任何改革都无法挽救中国。
    
     俄罗斯著名专家、阿尔巴托资本公司(Arbat Capital)管理经理亚历山大·奥尔洛夫认为,索罗斯有关中国经济的忧虑并并非空穴来风。
    
     他说:“索罗斯这一观点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中国经济债务总量开始上升到出现问题的高度。这些债务主要集中在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领域。而且,债务量正在达到历史上认为经济出现生存危机的程度。集团债务已经超过GDP的100%,而地方政府的债务量也达到了17万亿元。如此数额比20万亿这样最令人悲观的程度稍差些。但是,债务总量在若干年前就已经超过了10到12万亿元人民币。”
    
     但是,中国遭受崩溃仅是遥远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还是在如果中国拒绝振兴金融领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因此,索罗斯是在过于涂黑。亚历山大·奥尔洛夫这样认为。
    
     他说:“如果中国现在不处理债务,对于其经济来说才有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行动,并进行了紧急审计。目前,中国正试图清除这些积累下来的‘障碍物’。而且,中国目前拥有这样的资源,其外汇储备额相当庞大。可以牺牲2-3%的增长量,以便解决这种非平衡现象。”
    
     中国不会允许金融领域出现危机。首先,中国债务有别于其它国家,其总量并不大,而且还有上升空间。其二,拥有巨大资源的国家机构在经济领域存在程度是相当大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中国在1月份取消私营公司进行IPO的限制令,以便使他们能够不通过银行贷款来募集资金。也就是说,中国政府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地方政府和一些公司出现的巨大债务,主要是因为要完成政府的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的要求。但现在主要的任务是使这种增长变得更有质量。俄罗斯“RGC资本管理”公司首席分析师亚历山大·波塔文这样认为。
    
     他说:“中国拒绝通过货币增长额来实现经济增长将是解决目前经济扩张问题更为有效的方法。2013年12月,中共宣布新的国内经济改革方案。根据其结果,把经济增长质量看成是评价标准,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上升。”
    
     最近从中国传出的消息也令人振奋。比如中国去年的外贸额超过了4万亿美元,仅差一点点就达到了政府预测8%的增长量。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将放缓,但其结构将变得更有质量,而且增速还将是相当高的。至于索罗斯的有关论断,分析师们认为,他是希望在唱衰中国的情况下追逐利润。 

Monday, 13 January 2014

ZT: 索罗斯“卖空”中国可能大赚

2014-01-12 20:19:08

新年伊始,亿万富豪投资家、资深股市炒家索罗斯(George Soros)即大声唱衰中国,引起外界推测他是否会「卖空」中国。根据过去纪录,他1992年带头狠攻英镑,迫使当时的英国首相梅杰(John Major)退出欧洲汇市机制(尤其是欧元),索罗斯大约赚进20亿元。现在他则把目光对准中国。
索罗斯2日在澳洲报纸言论版撰文,宣称全球的主要危机在于中国的地方债务太大,迟早爆炸,带来灾祸。
  索罗斯指出,中国政府保证要摆脱过度投资和过度借贷,迈向注重服务业的经济,但又不肯放弃快速经济成长,这是令人忧虑的迹象。经济专家也认为,中国只能在改革经济结构或追求快速经济成长选择其一,不能两者得兼。
  为了追求经济快速成长,地方领导就会拼命借贷,进行大规模建设,建公路桥樑、国际机场、五星级大饭店、大学,债务节节高升,令专家担心债务失控。
  尽管截至目前没有人因看衰中国而赚到钱,经济学者认为,索罗斯的见解完全正确,万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现在不采取行动而导致事态发展严重,索罗斯「卖空」中国可能大赚不只20亿元(可能多加一个零),说不定还救了全球经济。 

Friday, 3 January 2014

索羅斯警告 中國經濟是全球最大風險

曾經狙擊港股、著名對冲基金經理索羅斯(George Soros)在Project Syndicate撰文,提到未來全球最大的風險,是中國經濟問題。索羅斯指出,中國經濟模式過份着重投資、出口,間接壓榨民間的消費動力,強迫國民存款支持企業貸款,現時中國國民消費只是佔國民生產總值的 35%,如此經濟模式難以持續。
索羅斯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有力左右當地政治,但中國恰巧相反,由國家統一控制銀行、國有企業,左右整個國家經濟。人民銀行為解決債務問題,2012年就開始採取行動控制債務增長。不過,去年7月,政府又決定支持國內鋼鐵企業復產,人行也放寬信貸給予幫助,變相重新谷大債務,政策互相矛盾。
他指出,中國領導層視經濟增長,比改革為重要。他明白,若然改革要與財政緊縮同步出現,會觸發經濟體陷入通縮的混亂局面,但中國這種粗放式的經濟模式,最多只能維持多數年。
此外,索羅斯還提到另一個未解決的大問題,就是全球聯合管治(Global Governance) 問題,包括中國等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缺乏共識,會加劇敘利亞這類國家人道災難,同時難以解決全球暖化等危機,「相對而言,中國經濟問題在未來數年浮現,全球聯合管治卻是無了期的問題。」